乌达区政数局定期总结推广区域内各部门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近日,推出2025年第二期共22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本期分享3个案例。
火爆!乌达区“三八”女性专场招聘会成功举办
(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
为深入推进就业促进行动,推动就业形势持续向好。3月8日上午,乌达区2025年“春风行动”系列活动第二场——“三八”妇女节专场招聘会在乌达区就业服务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招聘会目标精准,服务对象广泛,涵盖各类有就业意愿的女性求职者和其他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的求职人员。
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求职者络绎不绝。企业招聘负责人积极宣讲岗位要求、福利待遇等招聘信息,求职者们穿梭于各企业展台之间,详细了解企业情况和岗位信息,并与企业招聘人员交流求职意愿,找寻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还发放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手册,解读女性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并开展“一对一”咨询服务;企业代表线上推介岗位并实时解答求职者疑问,进一步拓宽就业对接渠道。
此次活动,邀请乌达区各行业共计30余家企业参加,推荐岗位600余个,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力,成功搭建起“政策宣讲+线下招聘+直播带岗”的立体化就业服务平台。现场吸引了800余名求职者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万余人次,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23人。下一步,乌达区将继续紧扣求职者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及专场招聘活动,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同时,加强企业用工保障,优化“直播带岗”“政策直通车”等服务模式,推动就业服务提质增效,为乌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推进评标“远程评标”
打造阳光营商环境
(乌达区政府采购中心)
2025年,乌达区政府采购中心积极响应优化营商环境的号召,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作为核心目标,全力为招标投标企业破除障碍、提供便利。招标投标环节的公平性,一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为了让公共资源交易进行公平、公正、公开,乌达区政府采购中心主动作为,向市级单位寻求协助,全力推动招标投标“远程异地”评审工作,有效改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乱象,助推我区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和阳光交易。
远程异地评标是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利用电子招标投标软件系统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让不同地点的评标专家通过远程电子评标系统完成评标工作。远程异地评标是信息化评标下标志性的一步,较传统评标具有更多优点。一是增加评标公平性。通过跨区域抽取评标专家,打破本地专家小圈子,减少供应商通过熟人打招呼等人为干预的可能性。二是提高监督效率。评审过程全程音视频监控,电子签名形成评审报告,监管部门可更有效地对评标过程进行监督。三是提升专家资源质量。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招标人可获取更广泛的专家资源,提高评标质量。
自全力推进招标投标远程异地评审以来,乌达区政府采购中心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2月共办理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项,副场均随机抽取,营造了更公正、更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展。
乌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乌达分中心
优化营商环境健康有序发展
(乌海市自然资源局乌达分局)
助力持续优化登记营商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提高办理和满意度。
乌达区已实施了为便民执行六日延时办理服务,考虑对工作繁忙工作日不能请假的人群提供便利,更能充分满足社会群体办事需求,努力在各个细节下功夫,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解决办证难题。
“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全程网办,有效从简便利化,推动等创新建立联办机制,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联动过户一厅多窗办理。办理不动产业务有为提供专人专窗为一体的“企业服务专区”,实现政策“直达”、服务“直享”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并开展非公证继承、“带押过户”等业务,减少办事环节,节约时间成本提升效率。健全完善沟通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乌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乌达分中心设立了“12345”现场接诉和业务咨询,帮助群众查看申请材料,待准备齐全后预约叫号排队即可办理”。设立有“发证专窗”服务模式,推行不动产权证书附图电子化,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查看分户图,方便快捷。可避免图纸丢失、破损的问题。
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开展助百姓办证专项行动。全面施行上门服务等常态化提供延时服务,为便民举措持续发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移动门户
顶部